登录/注册
首页>旅游攻略>摩洛哥冬日八天七夜游记

摩洛哥冬日八天七夜游记

更新时间:2019-11-14 12:02:27.0来自:马蜂窝

或许在英国留学的留学生们一旦到了假期就会变成世界上最勤奋的旅行者,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签证,预定机票和酒店,迫不及待地飞往法国、冰岛、意大利,享受不可多得的处在世界中心的福利,就连我的专业课老师都忍不住在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课上问我们:都有谁明天即将飞往法国——中国留学生都至少去一次法国。但作为一个喜阳生物,英国冬天的短日照已经令我难以忍受,如果某天选择睡个懒觉则很有可能一天之中见不到三四个小时阳光。因此在圣诞节假期中本人果断放弃了北欧极光之旅;又因为拖延症爆发一直拖着没去伦敦递签,兼听说旺季的法签时间会缩水(事实证明是对的,11/12月递签的同学多数仅有半年的签证,而我们在1月递签则收到了一年的签证),果断选择了纬度更低的,位于北非的摩洛哥。是因为向往电影卡萨布兰卡里面的浪漫故事,是因为神往撒哈拉沙漠的浩瀚,也更是因为摩洛哥的免签条件的确是方便(相比于填表、存款、订酒店、买保险还要跑到伦敦递签的申根签)。因此在2017年的12月,我们一行七个人花费八天七夜,踏入北非的神秘土地;并且在一年之中北半球日照最短的冬至日,停留在撒哈拉沙漠的腹地。 如果问我选择摩洛哥旅游的优势,我会说性价比很高。比起动辄一顿饭二三十欧元的西欧,这里的饮食住宿都很实惠;又很上镜,足够在朋友圈留下缤纷的色彩。由于旅游业是支柱产业,服务人员都很友好,又可以在一个相对世俗的社会体验阿拉伯风情。 行前准备 【货币】提前到市区换汇的地方把英镑换成欧元,再等到摩洛哥之后将一部分欧元换成当地货币摩洛哥迪拉姆。这是因为欧元在摩洛哥很多地方都可畅通无阻,因此不用把所有欧元都换成迪拉姆。摩洛哥仍有很多场合无法使用信用卡银行卡等,需要保证持有足够现金。并且迪拉姆是封闭货币,只能在当地境内兑换。 【通信】手机卡可以到当地购买,价格并不高。这里分享一个小tips: 如果是一行两三个人可以只购买一张电话卡,插在一部手机上再打开热点就可以供几个人使用了,因为停留在摩洛哥的时间并不会很长,并且在撒哈拉沙漠的行程中多数时间是没有移动数据的,如果选择十天之内的旅程这样的方法会很实惠。如果人数比较多可以选择购买不同运营商的SIM卡,主要包括Orange, inwi 和Marco Telecom, 因为这些运行商可能会在一些地区存在信号质量的差异,这样会比较保险一些。 【交通】机票购买的是摩洛哥当地的廉价航空,从伦敦盖德维克机场飞往菲斯往返,服务实在是太差。在盖德维克机场无法自助值机只能排起长队,并且随身行李必须称重,绝不可以超过10KG。在选择机票的时候可以查一下飞往卡萨布兰卡、菲斯、马拉喀什等不同城市,选择最合适的目的地。因为摩洛哥旅游的行程大多是环形,因此无论从哪个城市出发和离开都是可以的。 摩洛哥境内交通方式全部选择很方便的CMT巴士,内部环境很好,只是难以避免在大巴士耗掉整整一个上午。 城市内部交通则选择出租车。这是因为摩洛哥的公共交通实在是太不发达了,出租车虽然也很方便,但作为东方面孔就难以避免的被宰。另外很奇怪的一点是当地出租车司机不管是哪个城市似乎都不会看谷歌地图,总是需要我们负责拨通目的地(比如餐厅,宾馆)的电话,司机和店主沟通之后才知道目的地的位置。每当司机拿着我的电话和对方交流或者从我手中接过手机仔细地查看google地图的时候,都很害怕他们一脚油门把我的手机抢走。。。好在这种情况并没有真正发生。 撒哈拉沙漠团我们三个女生选择和另外两个男生和两个女生校友拼成一个私人三日团,就可以乘坐八座旅行车,由私人司机兼向导带领穿越撒哈拉沙漠了,虽然价格比大型旅游团贵了不少,但舒适了很多。可以选择马拉喀什进-菲斯出和马拉喀什进-马拉喀什出,我们选择了马拉喀什进-菲斯出的路线。 【语言】当地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作为曾经的法国殖民地,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多会使用法语作为工作语言北部地区由于和西班牙隔海相望同样会使用西班牙语。近些年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说一点英语了,但在一些情况下使用英语交流还是有一些困难,比如旅行即将结束时下榻在菲斯的万豪酒店,前台工作人员的英语尚可,打扫卫生、提供客房服务的大姐就不太行了,一个劲和我说I don't speak English, I don't speak English...不过也不用担心,因为一般只是最基本的交流,还是可以顺利沟通的。 【饮食】塔吉锅,库斯库斯,烧烤等等。个人感觉塔吉锅味道偏淡(尤其是鸡肉的),库斯库斯不太能接受,烤串有时候能遇到比较好吃的。一般来说餐厅都会免费提供当地的一种发面烤饼,味道一般都不错。橙汁和薄荷茶是当地特产,味道不错。 【住宿】强烈推荐选择民宿,都会提供早餐,通常是当地庭院式住宅改造,晚上游玩回来在民俗拍拍照也很漂亮。我的经验是除了卡萨布兰卡不太好找民俗之外,舍夫沙万、菲斯、马拉喀什都可以轻松找到满意的民宿。 【APP】马蜂窝看攻略,天巡看机票,google map 导航, BOOKING预订酒店。 【着装】12月的摩洛哥昼夜温差极大,城市里,正午大概可以穿着短袖,到了傍晚就需要穿上外套了,日落之后则需要穿着大衣。因此建议上半身穿着上镜的上衣或连衣裙,下半身着长裤或裤袜,随身携带牛仔外套或其他长袖外套,再带一件冬季的厚外套。在沙漠里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不过三日的沙漠旅行真正在沙漠的时间就只有一个晚上+一个早晨,而这一夜则需要特别保暖!最好穿上秋裤,羽绒服或厚大衣,再预备一条围巾,可以是鲜艳的民族花色,会很上镜又起到保暖的作用。 【必备物品】太阳镜,防晒霜,晕车药,湿巾,免洗洗手液,欧标转换插头。非常干燥,建议带补水产品。 行程 由于只有短短的八天七夜,因此选取了四个主要城市以及三天的撒哈拉沙漠行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线。主要包括:菲斯-舍夫沙万-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沙漠旅程-菲斯。 Day1-降落在菲斯 第一天到达菲斯机场已经是晚上了,在边检前面领取入境卡,填写完毕之后就可以排队等待入境了。Tips:最好准备签字笔,减少填写时间。边检人员会问一些简单问题,比如预定的宾馆,行程,旅行时间等等。在这里还有一个乌龙,就是同行的朋友有两本护照,按照惯例绑在一起,边检人员盖章的时候居然盖到了失效的旧护照上,还好及时发现补了一个入境章,否则出境的时候或许会有麻烦。通过边检之后机场有分发免费的手机卡,也可以换汇。 由于我们提前预约了民宿的有偿接机,接下来就在司机的带领下回酒店休息了。一路上仿佛驰骋于美国古早的南部电影布景之中,又有点像十五年前城乡结合部的中国,只是路边低矮的棕榈树让人觉得身处异域。第一天住宿的位于菲斯老城中,不得不说夜晚的菲斯古城和白天的喧嚣热闹完全不同,商店的橱窗被一块块木板暂时封存,寂静之中只有几只野猫和聊天中的不明身份的当地男人,令人感到恐惧,提示如果可以的话让住宿老板接一下,不然也很容易迷路,因为菲斯老城本身就如同一座迷宫。 在菲斯停留一夜,第二天清晨我们就匆匆离开,乘坐CMT去往舍夫沙万。民宿提供的早餐是最基础的橙汁+面包,却也吃得津津有味。第一天并没有观赏到菲斯的美丽,但我知道她正在六天之后等着我。 一上午的大好时光留在了大巴车上,沿途的风景也并未过多留意,只是觉得路途颠簸——我们几乎都晕车了。Tips:网上购买大巴票,但行李票必须现场购买,注意是现金,最好是零钱。一路上坐了三次CMT,每次行李票的价格都不一样。。究竟为什么我也没搞明白。 Day2-舍夫沙万一日 大巴车不紧不慢地行驶,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沉睡的乘客纷纷醒来,因为远处的山坡上深深浅浅的蓝色提示他们:舍夫沙万到了。此时已是中午时分,下车后马上check in,收拾妥当后从山脚下出发前往舍夫沙万那片蓝色所在。 午餐时,旁边餐桌的小男孩摆好pose让我帮他拍照。 天空的蓝色和房屋深深浅浅的蓝色,让人忘记烦恼。 穿搭建议:大面积白色或红色。由于整个小镇都是冷调的蓝色,暖色皮肤的朋友可能会感觉拍照效果不算特别好,不过没关系后期都是可以调整的。 游览时间基本上限于白天,到了晚上小镇里的游客就开始下山了。我们住的位置在大巴站附近,也就是山下,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住宿都在山下。下山的路上由于正是在傍晚,街景明明灭灭,每走几步都有不同的风景,比起一成不变的山上反而有种别样的景致。 由于舍夫沙万是一座小镇,比起卡萨布兰卡等大城市民风更为保守,不过好在旅游业的开发,居民们对于远方的游客也是见怪不怪。经过本人的观察,妇女带头巾以及穿戴黑色罩袍的比例应该是卡萨布兰卡>菲斯>马拉喀什=舍夫沙万,可以看做是开放程度的一个小指标。 Day3-短暂的卡萨布兰卡旅程 第三天又是从清晨匆匆赶上大巴的一天。由于舍夫沙万距离卡萨布兰卡距离比较遥远,到达卡萨布兰卡的时候已经过了正午。和出租车司机讨价还价一番赶到酒店入住,时间已经不早了。好在卡萨布兰卡在旅游方面只能说是一个乏善可陈的城市,虽然早有二战时期的电影名声在外,但她更像是一个巨大的都市,有各种各样的产业和居民支撑着,并不仰赖于游客的赞美。 前往海边的哈桑二世清真寺,由于时间已晚不能进入参观了,不过这并不妨碍欣赏这座清真寺的壮观和繁复的美丽。Tips: 非穆斯林不可进入主殿参观,三点之后不能再进入。进入清真寺参观需要注意衣着。 阳光正好。在各式各样阿拉伯式的美丽花墙前面可以随意拍照,游客们都会忍不住在这里反复取景。 在清真寺前面,两个当地女孩主动要求和我们合影,起初我们还误解了她们的意思,以为她们是要用我们的相机给我们拍照,再聊了几句才明白他们的意图。想到几十年前来中国的外国人也曾享受过这样随时要求合照的待遇,而在这个时期,在万里之遥的非洲,我们这样的普通中国游客也体会到了同样的心情呢。 而卡萨布兰卡在晚上也适合出门。麦地那有点像十几年前中国每个城市都有的那种小商品集散地,但是路上的人们都会高兴地和我们说着:你好。 卡萨布兰卡有几个不错的中餐厅,适合旅行途中吃腻了摩洛哥饮食的朋友。 Day4-马拉喀什——一半天使一半恶魔 前往马拉喀什的大巴车一路从海边的卡萨布兰卡潜入摩洛哥的腹地。随着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公路两边都是荒芜的戈壁滩,只有零星的巨大仙人掌矗立。 马拉喀什与菲斯一样,分为新城和老城。从大巴站打车到位于老城的民宿,转眼之间就进入了一个红色的世界。马拉喀什老城与菲斯老城相比略微宽敞一些,这并不是说它真的宽敞到适合汽车行驶,而是菲斯老城实在过于狭窄。在这里,出租车只能把我们放在一个距离民宿较近的位置,我们步行前往目的地。 都说马拉喀什比较混乱,很有可能遇到“好心”的领路人,通常是当地的成年男子。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事实上这些人并不是容易摆脱的!!刚下出租车就有这样一个人盯上了我们一行人,强行要送我们去住处。我们竟然无法甩掉他,最后在住宿门口强行向我们索要50欧,否则就不让我们入住。一般来说民宿老板都会帮忙驱赶这种人,但我们的住宿老板是一位大姐,也许是因为无力在这种情况帮助我们,竟然就默许了他的行为,我们也就只好破财免灾。 好在初到马拉喀什的坏运气并没有阻止我们的旅程。我们选择的这家民宿环境很好,RAID L'AZIZA, 三人间是一个小套房,内部的院子有树有小水池,还有几个露天的雅座。晚上,主人还帮我们打开天台的灯好欣赏夜色。另外早餐也很好吃,橙汁、薄荷茶、蛋糕、面包。塔吉锅形状的四个小碟子里盛上了果酱和蜂蜜。 马拉喀什的著名景点就是马约尔花园了。可能是由于需要门票因此并没有什么当地人游览,几乎都是游客。学生证有优惠。 马约尔花园内部的墙体是宝蓝色,与焦红的老城城墙截然相反的颜色。硕大无朋的仙人掌和参天的热带树木交织着, 从马约尔花园出来不远处就是YSL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观一下。 结束参观,打车前往德玛吉广场吃晚餐。随便找了一个小摊子点了点烧烤塔吉锅等等,乏善可陈。依旧是大饼好吃。 广场上很热闹,市场里一条条小巷子铺满了卖塔吉锅的锅、皮拖鞋、斗篷以及各种小商品的商店。 Day5-7 撒哈拉之旅 旅途的第五天终于踏上期待的撒哈拉之旅了。约定好的私人团司机兼向导挨个到我们七个人分散的酒店接人,省去了很多奔波。我们的向导是当地柏柏尔人,会说法语但英语就不太好,导致有时候沟通有点费劲,不过无伤大雅。 沙漠之行第一天的行程是马拉喀什-阿尔拉斯山脉-阿伊特本哈度村-达德峡谷。 阿尔拉斯山脉乏善可陈,阿伊特本哈度村有一个当地向导带领,介绍了一下这里的历史。浅浅的河滩和更远处的土黄色堡垒,中间夹着一点热带的低矮植被。这里也是很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如冰与火之歌、纳尼亚传奇,盖因为它本身的神秘和毁灭气质。 当地村民会贩售一种特色的手工画,是用糖水画在纸上再通过烘烤得到不同深浅的焦糖色,形成最后的作品,很有意思。 由于也不是玫瑰季节,所以也没欣赏到玫瑰谷的景色。晚上下榻据说是当地最好的酒店,环境还不错,晚餐的侍者也很尽心。 其实这三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车上度过的,这部分时间也几乎都在昏睡。一望过去有时是戈壁滩涂,有时候又有高大又茂密的热带树木。 向导的工作也不好做,整整三天枯燥的驾驶,为了省钱也不和我们一起入住宾馆,都是躺在车上解决。旅途结束之后就马上到菲斯去接女朋友了哈哈。 行程开始前接洽我们的客服提示在车上需要全程系好安全带,即使是后排也不例外,事实上这个提示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第二天坐在后座的我们都忘记系安全带被警察逮到罚款了!!所以一定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否则钱包受伤。 三天的午餐都是自理,司机会带我们去路边合适的地点用餐,虽然也是塔吉锅库斯库斯、烧烤这一类的用心,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路已经吃得太多,都感觉不甚可口;并且几乎都是类似国内旅行团特供的那种餐厅,价格明显比城市里要贵了。第一天和第二天司机还会把我们拉到公路边上的小商品纪念品店,虽然并不是强制购物但总也感觉很耽误时间,不过刚好我们都需要一条在沙漠里使用的围巾,使劲讨价还价以后买下了。最无语的是第二天还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所谓的博物馆,里面是加工各种贝类化石的工厂,售卖一些小工艺品和镶嵌着贝类化石的马桶等洁具和家具。难道他们觉得我们可以买下这么大的东西再带回国吗? 经过无聊的第二天(我真的不记得有什么行程了),我们终于在傍晚来到撒哈拉的边缘了。司机让我们下车,行李会有行李车负责,而我们需要骑着骆驼来到晚上居住的撒哈拉大本营。 缠着长长彩色头巾的柏柏尔人领着骆驼,把它们拴成一列,最强壮也是最温顺的老骆驼打头,这样年轻的小骆驼也不会撒野,乖乖跟在老骆驼屁股后面。骆驼们跪在地上,驼峰上垫上了厚厚的垫子,装好了扶手。等我们坐稳扶好了,骆驼师傅就吆喝着牵住骆驼的嚼子,它们就站起来了。上驼和下驼的过程其实有点可怕(虽然并不危险),因为骆驼很高,而当它们站起来或者坐下去的时候会先支起或弯下前腿,这样坐在骆驼上的人立刻就前倾或者后仰着,需要紧紧抓住把手等待骆驼完全站好或坐好。 开始进入沙漠了,已经几乎没有任何植被,只有零零星星几株小草散落在沙丘上。沙漠整个是很光滑的,除了骆驼走过的地方有它们肥厚的脚印和粪便,其他地方都被风抹得很平滑。但是高低不平的沙丘却很多,所以总是需要上坡下坡。坐在骆驼背上也算不上舒服,有一点颠簸,而上下坡的时候就需要紧紧扶住把手防止滑落。 我们在一个高高的沙丘上观看了沙漠中的日落,然后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赶到帐篷哪里。这一天是冬至日,因此时间紧急。 夜色逐渐显现,我们来到了营地。 几个白色帐篷绕着一团篝火,还有一个单独的帐篷是餐厅。帐篷内部空间很大,有洗手间可以冲水还能洗澡,但是沙漠的夜里实在太冷太冷,所以根本没人洗澡了。 行李已经送到了我们的帐篷里,稍微修整一下就去吃晚餐。晚餐虽然还是那几样东西不过味道还可以。服务员小哥狠可爱,还和以前的客人学了几句中文,口音实在是太正了! 夜里还有篝火晚会,服务员小哥们打着鼓,我们围在篝火边挑着,很有趣。可惜后来风实在太大,就跑去更远的地方看星星。远离城市的光源,撒哈拉的星空的确有数不清的满天繁星。也许小王子就是坠落在这里吧,我想,这样他才能看清楚他的家乡。 很快就到了睡觉的时候了。由于沙漠夜里极度寒冷,为了保暖每个床上都铺上了好几层毡子作为被子。这样虽然暖和了,但它们的重量太大了!难以想象躺在这铺盖里会被压得无法翻身。这不是笑话,因为这一夜里我只有先醒过来才能用力地翻个身。被盖住的身体虽然不冷,但露在外面的脸却是冰冰的,鼻子上一点油都分泌不出来了。 为了看日出,强行把自己从被窝里拽出来。被小哥引到一片比较高的沙坡上,没过多久太阳也就此沙丘后面升起来了。 吃完早餐之后又是骑着骆驼离开了。 给我的小骆驼拍张照。 从沙漠出来也就是第三天的上午,也就是说在沙漠里呆了一夜而已。随后便是去往菲斯的路程。在这个途中会邂逅“摩洛哥小瑞士”之称的伊芙兰小镇。这里的确和来程的景色完全不同,欧式的深林小屋和郁郁葱葱的湿润森林,还有潺潺流过的小溪。可惜司机赶着把我们送回菲斯,并没有在这里停留。归途总是快乐的,我们在车上放音乐,当我们选中一首卡萨布兰卡的时候司机小哥没有任何反应,虽然我们反复强调这是写卡萨布兰卡的歌曲。而当我们播放了一首waka waka的时候,司机小哥立刻高兴的手舞足蹈,还拿出手机和我们高兴地一拍,不顾方向盘还在他的掌控之下。也许这就是摩洛哥普通人对足球的热情?2018俄罗斯世界杯的时候,徐阳在解说在解说葡萄牙和摩洛哥的小组赛时一共五次提到“我在摩洛哥的时候”,来说明摩洛哥人对于足球的热爱,也被人封为“徐至摩”。他说的的确不错,摩洛哥人就是这样的热爱足球! 三天两晚的旅途在汽车行驶到菲斯市区的时候画上了句号。极度疲惫的我们入住菲斯的万豪酒店。这家万豪服务水准还可以,只是文章开头所说的一个劲和我说不会说英语的服务大姐就是这家的。晚上选择了一家法国餐厅。美餐一顿后赶紧休息,转天就是旅途的最后一天了。 Day8-非斯老城,告别非洲大地 最后一天过得很匆忙,因为下午就要搭乘飞机回英国了。 匆匆在非斯老城游逛,游览了“臭名昭著”的皮革工厂,站在屋顶上看工人们在一个和蜂巢一样的染缸旁边工作。 非斯老城狭窄,在这里谷歌地图会失效,但这里的市井气息也很特别。 半天时间很快过去,我们来到仿佛高铁站一样的机场,我们马上就要离开。如果说这一周的摩洛哥之行我记得什么,就不仅仅是白色的卡萨布兰卡,红色的马拉喀什,蓝色的舍夫沙万,更是北非的这种独特感觉,吸引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