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管理申报

北路梆子

项目详情

申报说明

北路梆子,与蒲州梆子、中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清代以迄民国,外地人或泛称“山西梆子”,或专称“代州梆子”,或与秦腔、蒲剧等统称为“西曲”、“西调”“西部”或“山陕梆子”;当地人则只称“大戏”或“梆子腔”,偶有叫“秧歌”者,如河北怀来、涿鹿一带。解放后定名为“北路梆子”,今又名“雁剧”。

北路梆子是山陕梆子腔在晋北地方化的产物。明末清初,山陕梆子腔在晋、陕、豫三角地带形成后,不久便北传,在山西北、中部以至绥察一线广为流布。 据代州“大成班"鹿蹄涧舞台1937年题壁记载,乾隆初年已出现演出图

了本地班社,大约在嘉、道时期,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清末民初,北路梆子处于极盛时期,班社数达200个左右。在总体风格上,又形成三个地域性流派:一是以忻、代二州为中心的“代州道”,以火爆精巧著称,俗称“小北路”;二是以大同为中心的“云州道”,以舒展大方见长,俗称“大北路”;三是以蔚县;为中心的“蔚州道",以刚健遒劲驰名,俗称“东路”。


申报记录

    暂无数据

相关申报更多>